香港匯豐銀行
許多人到香港維多利亞港看夜景,往往眼光都放在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(圖左建築物)
但卻稀少注意到在,由Norman Foster設計,一九八五年完工的香港匯豐銀行總部(圖中建築物)。
確實,連我可能都不大會去注意到...
但土木系出身的老爸極為推崇匯豐銀行,也跟我解釋為何匯豐銀行至今仍是建築界美談。
(以下香港匯豐銀行就簡稱HSBC)
這是營業大廳與辦公室的關係圖。
可以清楚發現中間並沒有柱子,僅僅用懸吊桿來支撐。
為何不做柱子?
因為要讓近四千名員工都能享有透明性高、視野優良的辦公環境,也方便管理。
這麼多人擠在HSBC裡,上下班時間必然會堵住,因此整棟大樓有二十三部客梯、五部貨梯,分布在大樓東西側。
在這裡跟東吳大ㄧ的學弟妹說,在二棟新教研大樓尚未蓋好時,全校只有綜合大樓一部電梯XD
也為了方便樓與樓之間的聯繫,HSBC裡甚至有六十二部電扶梯
當然如果想健身,也有樓梯給你爬,但HSBC可是四十七層樓高
聽起來當然沒有台北101來得高,但要知道這只是間銀行,除了一樓是公共空間外其他都是銀行部門
加上八零年代台灣的最高大樓也才二三十層(台電大樓)。
夜間近看HSBC美的可以。
整棟建築用衣架計劃,只用用四個構架支撐
所有內部隔間牆均採活動隔間設計,可以隨意變更辦公室位置!
還有ㄧ個非常有趣的地方,就是HSBC是ㄧ棟可拆卸的建築體,也就是說如果要搬家可以把零件拆下來到別的地方裝回來。
HSBC的建築體十分特別,但許多專有名詞我也記不住
對了!
在HSBC前面有兩隻銅獅,來源典故也十分有趣
ㄧ隻叫Stephen,是以前香港總行總司理史提芬名字
另ㄧ隻叫Stitt,是之前上海分行經理G. H. Stitt的名字
香港被日本佔領時,日軍把這二隻銅獅拿去想融成銅來補充軍需
但日本不久後投降,被麥克阿瑟把二隻銅獅子送回香港。
所以如果有機會去香港走走,就順道多注意ㄧ下這棟建築物吧
0 回應:
張貼留言